您当前的位置:华夏书画艺术网网上画展

陈祖煌

  •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7/20 18:10:49
  • 字体大小:

怡情山水  放歌丹青
——陈祖煌写意山水画 
著名画家·周剑


    写意山水画,是众多画家最后择栖的一块精神领地。全部的绘画经历和心得、及人生体验,都可以借助写意山水画这样一种形式,加以体现和表达。
      陈祖煌,用木刻刀、刻出一张张美妙绝伦的版画;用雕刻刀,在石头上,凿出一道道城市风景;同时他把精力也移注到山水画创作中来,又给人们惊喜和关注。
      在山水画创作的这条路上,熙熙攘攘挤满了许多艰辛跋涉之人。传统和时风、自然和图式、笔墨和性灵,是每一个画家竭力思索和实践的命题。千百年来,山河还是山河中,绘画却面貌迥异,大家辈出。在自然和图式之间有一个神秘的地带,是所有画家的表演空间和创作通道。大自然,是山水画创作的唯一源泉。出生于浙西昌化的陈祖煌,年轻时,迁居赣西山林区,两个地域的跨越,使他对中国南方植被茂盛、河流密布的山林存着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只要闭上眼,就能够感受到山风在耳边拂过,竹林摇曳,鹿鸣鸟啼,松涛起伏,涧泉叮咚……他的山水画大都取材于这两地的地理形貌、人文风情。
       陈祖煌的山水画跟一般画家有着不同的是,继承传统,不是简单继承大家熟悉的传统图式,而是直接取材自然,取法自然,是他山水画创作基本出发点。自然界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山石、云雾、泉水、溪流、屋舍、人物,无不化为点,化为线及面。通过勾、皴、刷、染等笔线迅疾迟缓交替,其中生发于自然的笔墨情趣充实于画面,给人以清新幽远,欢愉通畅之感。形式语言的创造是他的追求和理想。他对形式有着超乎寻常的理解,这跟他多年的版画和雕塑经历有关,敏于形式,在每一张创作中,他都极力去挖掘画面的形式,以图达到每一张画的表现方式和题材之间溶汇到最佳契合点上。这其中也无不跟画家本人的性灵有着紧密的联系。长期的劳作锤炼出的健壮体魄,使他画起画来,挥洒自如;创作无数作品所积淀的思维和经验,使他创作起来,毫无滞碍,灵动通透。
       事实上,在写意山水画背后,体现的完全是画家个人的内心感受和审美理想;他把自然山川移植胸中,再把内心意绪溶入自然,这样的过程使他在水墨山水中能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悟,也能体现个人的审美取向和生命趣味。
      陈祖煌的写意山水,切入的角度是多样的,平视、俯瞰、仰观、远眺,因而产生了“目极八荒”的胸襟和气势,解读他的作品分明感到不可遏止的精神张势,如《松林山谷》、《村头》、《观潮》画面都有一种追求自由,刚健自强,开阔、磅礴之势,让人感受到一种大气“物为我役”的豪迈情怀弥漫于纸。画家做这样选择,不仅是激情和生命意志的表达,还是一种智慧形态的述求。在这样的形态中,激情的奔涌,意志的张力,都沉潜下来,以画家独具慧眼的角度,加以理智的观照,知性的反省,去完成仰观、俯瞰的空间张势的营造。受出生的精细的吴越文化影响,加上后天赣楚文化的陶冶,使得陈祖煌绘画有着大气而精致,富于幻想而灵气流溢,浪漫而又细腻婉转的情怀和物质。
      传统中国山水肯定是要往前行的,现在画坛因受市场影响,大多画家只是“纸抄纸”,只师法古人而不师法自然,这种“复古潮流”,只是汪洋旋流中的回潮,等待是下一波更汹涌,更澎湃的大潮,这需要的是潜于思索,勤耕不缀的画家,智慧、辨证的看待,需要的是有溶汇中西绘画修养的大家。对传统、对自然、对现代有着高层建瓴的人去探索。在陈祖煌的山水画创作中,立足自然,立足现实,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吸纳各种观念。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他正行走在这条上下求索之路上,在这个激荡变化的时代,需要一种绘画的形态来揭示时代的脉搏,这是艺术家的天职。山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画种。在今天正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艺术家在其中是命运的主宰,相信陈祖煌的写意山水画创作会象一往无前的春潮一样涌动不止、奔流不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贺伟国 下一篇刘天鹏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