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书画艺术网网上画展

李辉

  •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5/30 21:10:41
  • 字体大小:

名家评介(选录)
       李辉画荷,脱去艳俗与浮华,追求内在精神品格,强调以“始于造化”所启迪的,对永恒结构的魅力的追求;因而,笔下的荷花意象,缘于造化,却非逼真表达,而是将其转换为心象,成为心灵意绪的载体,再以氤氲,率意的笔墨形式给以表现。
        就画法来看,李辉喜作水墨写意,氤氲幻化的笔情墨韵可以直抒胸臆,李辉的水墨写意绝无张扬之感,而以含蓄、朦胧、模糊见长、他执意去营造一种以“似与不似"、  “无法之法”、  “无为之为"的境界与美感,并渐渐形成极其个人化的创作风格与形式语言;不但以水墨的渲淡表现了天地自然和谐有序之美,且在率意而为的笔墨之中还表了“情意"的和谐,在对“形"与“物”的放松与解散之中,去求得最深层的表情达意,这正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自然和谐观在绘画中的体现。这种超轶具象、笔随心动的手法,使其作品拆除了“物”、“我"界限,而融合为一,在无为、无法、无道中展示出近于“天籁”般的和谐之美。那种因水墨幻化漫漶而出现的墨渍,在自然而然中形成了“似与不似”的荷叶形态,几笔横斜穿插线条,作为莲梗分割了有限空间,使空间无限延伸,荷花则被不经意地点染在幽深处,成为视觉的焦点,而审美对象的空间、时间因而都在一定的形式法则中展开,呈现为有形与无形之间、物与我之间的和谐之美,饱含着超越市俗、空明澄净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
       事实上,李辉所做莲叶、荷花己非现实中的荷花,他是以天、地、个体人为一体,将自己与荷花同等视为自然之道的一部分;基于这样的理念,画家的“我",在画面中与“物”的莲叶、荷花会合,在这里,即摒弃了物,也摒弃我,物我两忘,然后物我合一,遂汇入无穷大化之中。李辉的作品,目的不在于以一枝一叶一花的娴熟技法取悦于人,而在于以特定的手法,营造另一种时空意识,达到同中求异的艺术目的。
        徐思存: 著名美术评论家、  《中国美术》杂志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辉的花鸟画探索,无疑体现了传统花鸟画的现代转换,体现了现代视觉方式对于传统审美体验的整合。他的荷花不是追求出污泥而不染的文化寓意,不是表现孤高清逸的人格象征,而是体现出他对于田田清荷的独具个性的视觉表达。他的作品,一反留白多于用墨的荷画,以“满"、“密"、  “实”为特征,或残莲秋叶密不透水,或秋藤枯蓬以荷花为留白,或雨落荷垂满纸笔皴墨染,或月夜荷塘半影半莲半墨半色。所谓“满”,即构图的饱满和画面置陈的丰满;所谓“密”,即满幅画面密密层层,勾勾染染,不留空隙;所谓“实”,即笔墨所附着的形象切实,用笔用墨皆以形象为根本,收放自如而有度,挥洒随意而不任意。
       他的荷花用笔,本属“大写意”,笔墨不拘于自然形象的表达,但勾皴点染使他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出“小写意”的风姿和意趣。实际上,他的这种“密体”荷花,是以复现莲荷生长的自然环境为背景,以移用山水画表现丛林山石的勾皴为技巧,他是以表现山水那样的环境来呈现荷塘之境,并修正人们对于传统荷花的审美体验。这就是李辉藕荷之作的创造视点,也是他藕荷之作的图式个性,他试图通过这种审美体验拉开与“他者"的距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清荷在画面整体上具有山水的结构,荷叶被赋予山石的质感,白色的荷花倒像行云流水的生动气韵。他的难点,显然在于将山石之皴转换为荷叶表达时所把握的度,那就是吸取山石表现的厚重层次,而又非山非石的质感。其实,当李辉借他山之石探索自己的清荷图式时,转换的并不局限于语言的层面,依附在山水语言之内的那种幽宓、恬淡、辽阔、深邃、甚至于气象万千的境界,也都被李辉转换到莲荷冰肌玉骨的审美创造中,这是我们在其它的荷花作品中难以体验到的。
       李辉的莲荷对于山水画语言的借鉴及山水画境界的移用,正揭示了传统花鸟画作为文化寓意的消解。也只有在当下人们不再把“荷"作为孤高清逸的人格象征时,李辉才能在荷的图式个性中将环境的描写纳入视线,进而打破花鸟与山水的边界,并移用山水画语言进行境界的转换。再比如,李辉的学术影响无疑在清荷图式的个性整合上,但他同时也研习着山水画。他的山水画大多构图方正,讲究大块虚实对比,色墨并用,水色互渗,其意趣恰似花鸟画的同化。但实际上,他在形成这种山水风貌之前,曾深入地探寻元明文人的笔法脉络,他对于秀润幽深笔墨的沾染,都一一呈现在他的花鸟用笔之中,或者说,在他并举的山水与花鸟两大谱系里,一直进行着笔法与审美意趣双向互换的尝试,是山水的构成修正了他的花鸟图式。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画家,在其最终走专业创作道路之前历经磨练,但他和他这一代人在总体精神趋势上是关注现实,甚至是满怀激情地拥抱现世的。这就决定了李辉的荷花在文化视点上和文人荷花作为遁世清高、孤芳自赏象征的巨大区别,这就决定了李辉在传统花鸟画的现代文化转换中追索视觉形式个性的自觉意识,是入世情怀,最终决定了他审美观点的转移。
       六十年代出生的画家,更加强烈地感到大众文化对二精英文化的解构,甚至于他们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解构者和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者。李辉的个案,正是这其中一种解构与阐释的环扣。
       尚辉: 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刊《美术》杂志总编
   
       荷花创作,是李辉现有作品中,占了主导地位。故乡的荷塘,夏日,坦荡成片的红荷白荷,那田田荷叶,临风轻卷,婆娑起舞。秋天,荷塘又是一番景色,莲蓬擎空,莲叶倚斜,一片萧杀,一片繁杂,一片悲壮。李辉以荷花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的荷花图;《白莲花·红蜻蜒》、《雨过清香发》、《红衣落尽秋风生》、《风霜半池莲》、《惟有荷塘清凉地》、《霜重秋亦浓》等作品。不同季节、不同视觉表现出不同荷图的不同意境,不同意象,以及荷的人文精神和品格内蕴。李辉把一种悲壮地略带艰涩的感知溶到艺术感觉中去,他创作的荷花图,也都有一种悲壮的姿态,气势雄伟。他希望荷塘种出的荷花能融注他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审美,融注他的生命意识和人生品格,他称此为“荷塘意识"。
      李辉的花鸟画与山水画,均富自然风韵和生活诗情,格调清新、艺术思维独特,传统与现代相融,多变而灵动。在当代中青年美术家中,李辉是一位有创新精神的画家。
       朱国才: 著名评论家、原《美术报》总编辑
   
      李辉的作品更多是一种含蓄深沉的艺术本色和诚实素朴的艺术美感,李辉深谙笔墨与自然、传统与时代的形神之妙,充分调动中国水墨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灵活运用黑白、动静、刚柔、聚散、虚实等手段,把握对形象的状物表意和对意境气氛的营造,从而使人们能够从其作品的画面中深感其艺术魅力。
       陈一峰: 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美协主席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仇顺廷 下一篇理勤功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