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书画艺术网网上画展

张万琪

  •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8/14 8:11:49
  • 字体大小:

张万琪艺术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协会理事、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画院绍兴分院院长、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理事、浙江中国花鸟画家协会理事、绍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绍兴市美协水彩画会主席、绍兴中国画院副院长、教授。
      应邀在呼和浩特市内蒙美术馆和中国美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览。
      出版有《写意花卉画范例》、《中国美术家张万琪画集(中国画)》、《张万琪水彩画专集》、《张万琪水彩画作品选》、《中国书画百杰张万琪作品选》、《张万琪画花卉》、《溪风山花——张万琪画集》。
      荣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曾宪梓教育基金奖”。

在传统和西画的夹击中突破着
——张万琪的中国花鸟画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德隆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郑震

      搞中国花鸟画,是一件不容易突破的创作活动。传统花鸟画从东晋南唐起始独立,发展成渐趋简约的写意画风,到明清已形成一个高峰。民国初年,吴、任为代表群的阶海派至今还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画人。解放后,众多的也包括张万琪在内的数以千百计的探索者,都深知中国花鸟和山水人物画不同。山川的面貌变迁到人物精神状态和服饰的变化都给画家提供了某些突破的新的思路,而花鸟画的对象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因而也给画家带来更多突破的困难。除了齐、潘两位大师还能超越他们的前辈而成为时代的领头雁外,众多的探索者几乎都在无望的突破中奋争。万琪明白此理,因此抓住注情在作品内涵情趣上多作推敲,在一花一鸟中寄托自己独有的思想感情。他在画的意境(情趣)上,画出了一种情调,表露出一种情思,引发了观者的共鸣。那一幅幅“并蒂”、“春晓”、“秋远”等上乘之作,用笔老练,干湿并举,疏密安排都好,其中突出一点是乱中有序,颇为别致——能够有这样的手法,哪怕是一点点,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
      万琪的花鸟画还有一个自己的格调,那就是充满着一种热情和动感,笔调灵动秀逸,很有生气。这也是万琪个性的真实表现。作为画家个人,万琪热情奔放,充满活力,豁达爽朗,真切大方。体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不但笔墨技巧十分娴熟,颇有力度,并且使欣赏者总会感到振奋,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无论人品还是画品,都称得上品。这和那些矫揉造作、品位实属低档的庸俗之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审美修养之重要实是决定自己艺术前途的准绳。因此,在埋头艺术创作时,万琪时刻不忘时时去鉴赏、研究、吸收名家的艺术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眼光,促使自己的艺术探索获得成功。万琪对潘天寿老院长作品怀有独钟,他较多地吸收潘老某些艺术思维的特性,从中获得的教益。这可以从《秋远》一画中看出来——整体不同于其它作品,处理得概括、简练,很大气。
对于笔墨技巧的研究与创新发展,当然十分重要,中国绘画传统的发展,其拥有的独特的文化美感,都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中国画独特的笔墨功夫。万琪对传统中国花鸟画海派笔墨的继承是显而易见的,但又由于有在美院主修西画的经历,在笔墨的挥洒中,又自然地溶进了不少彩画的用色用水技巧,这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两者的自然结合,也造就了万琪中国花鸟画作品自己的浓郁特色。万琪痴迷于传统技法又不仅仅   于传统,其中可窥一斑。
      不论体察万琪的为人,还是观赏万琪的中西绘画作品,拥上心头最强烈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对艺术的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勤奋。“天道酬勤”,成果也是必然丰硕。可以想见,万琪充满艺术豪情,艺术创作高潮尚在未来岁月中。

意境——中国水彩画创新的灵魂


      水彩画“嫁”到中国,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晃也已有百十年来的历史。从第一代先辈留洋带回水彩画技法  形算起,她在中国延伸和发展,少说也有了五六代传人。在中国,时至今天,戴着“美术中的轻音乐”桂冠的水彩画,已和国油版雕众多门类的美术作品一起,名正言顺地挤身在国家展览的行列。一直来,人们对中国水彩画理论的探讨,也十分热情。从初级的技法规律,到深层的本质挖掘;从画种的特色,到表现的拓展,众口参与,百家争言。水彩画特有的速写性,写生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水彩画和中国画的联姻,更博得人们更多的喜爱和关心。
      不过也毋庸讳言,水彩画在中国的现状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无法和国油版雕这些大画种平起平坐,相题并论。中国水彩画如何发展,如何让在中国有如此广泛群众基础的画种有质的提高,自然地成了众目关注的话题。我国众多的水彩画家,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或各抒己见,有意无意地都加入了这场历史命题的“讨论”。
      水彩画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技法是生存的基础,这谁都清楚。没有技法,或者技法不精不新,这门艺术便没有存在的可能,要想发展,更上纸上谈兵。但技法毕竟只是建楼的材料,或是施工的水准,建成一座别出新锐的摩天大楼,技法毕竟无力定其乾坤。因此,仅靠技法上的磨炼和翻新,或向兄弟画种的移植和借鉴,除了拥有一时的快感和新鲜,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解决了了根本问题。
题材的拓展也可说是水彩画艺术创新的一条途径。但受着画种特色和材料的制约,题材的拓展不是没有限度的。让不适当的题材内容强加给不适应它的画种,这只会扼杀她的艺术生命。实际上,“题材决定论” 这一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教训,我们已经痛定思痛,因此,再想单一以这条途径使水彩画的发展有质的提高,大家明白此路不通。
      其实任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于社会的进步和需要。艺术不是天外来客,水彩画的发展更不会“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中国水彩画要质的飞跃,除了需要我们忠心不渝地追求,更需要我们画家和群众心灵之间的感召。水彩画是一个外来画种,虽然她和我们传统的中国画在画具材料上较起其它画种有更多的类似和变通,但她的“出身”和“灵魂”,毕竟来自莱茵河畔的田野和英伦三岛的雨雾,要把这“外来妹”真正成为我们自家的“媳妇”,很明显,最重要的是在心灵上让她充满我们民族的春风。
      我们传统中国画是座巍巍的高山,她以她特有的文化风范屹立在世界东方和西方艺遥向对峙相对益彰。同时,我们的民族文化又以特有的博大胸怀,溶汇了西来的佛教艺术,接纳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西风东渐”。我们在和平世界文化交流中生发壮大,我们的特色在西方艺术的映衬下更加鲜明。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我们为之自豪的瑰宝,民族文化精神是我们立足世界艺术之林的顶梁之柱。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造就了我们对艺术美神的追求,神似的意境是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其途径不是仅仅在于技艺上的雕琢。我们传统艺术的追求绝不仅仅只在形似上的满足,而是以借物生景,以物喻情作为构筑意境的语休,把笔墨技法只是看作通向意境的一种手段。仅管笔墨的审美在中国传统绘画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有它单独存在的审美价值,但它毕竟只有在升华了意境中才有不可替代的光辉。因此,意境才是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审美灵魂,也是独立于世界的东方艺术的精髓。作为中国的水彩画,也只有灌注了意境的灵魂,才算是抓住了向质的飞跃的根本。
      基于这样的认知,时代就向我们的中国水彩画家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在追求画面意境表达上达到了唐人张瑾的《书议》中所说:“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的状态,才可能置一切与艺术追求无关的杂念于度外,在发自内心的灵魂颤动中,笔随心意游行自如,我们的水彩画创作也就会呈现出拥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的境界。

上一篇朱麟麒 下一篇陆 璐
相关信息